▲合陽縣星光葡萄示范園的工作人員正在水肥一體化操作臺進行演示
在800畝的葡萄示范園里分布著10個溫度傳感器、10個光照傳感器、10個二氧化碳傳感器、5個氮含量傳感器、48個視頻監控器。這些數量眾多、種類齊全的探測器和視頻監控器共同組成合陽縣星光現代農業產業園智慧種植平臺。
“如今,我們示范園的優果率能達到95%以上,收購單價每斤增加2元,畝均增收6000元。預計今年畝均產量達5000斤,畝均產值達3萬元以上。”合陽縣星光葡萄示范園負責人雷全中激動地說道。
坐在家里,打開手機,數里以外的葡萄示范園立馬呈現在眼前。動動手指,氣象和土壤參數等信息就一一顯示出來,通過遠程控制還可實現園區水肥自動化運行。
這是合陽縣星光現代農業產業園智慧種植平臺。7月6日,記者通過平臺中的實時視頻畫面,合陽縣星光葡萄示范園清晰可見。放大畫面,園內一串串還未成熟的葡萄,密密麻麻地垂吊在藤蔓上。
合陽縣星光葡萄示范園位于新池鎮坡趙社區,距縣城12公里,是2019年由星光農業專業合作社投資1600萬元建設的,園區占地面積800畝,現栽植冷棚葡萄400畝,品種為星光無核、陽光玫瑰、黑提。2022年,園區畝均產量4000斤,畝均收益2萬元以上。
“葡萄種植是個精細活,要想產量利潤雙豐收,科學的種養技術必不可少。”合陽縣農業農村局黨委副書記趙增輝自豪地說。
在800畝的葡萄示范園里分布著10個溫度傳感器、10個光照傳感器、10個二氧化碳傳感器、5個氮含量傳感器、48個視頻監控器。這些數量眾多、種類齊全的探測器和視頻監控器共同組成合陽縣星光現代農業產業園智慧種植平臺。
“我們平臺共分為示范園概括、蟲情監測、視頻監控和商品溯源四個部分。”合陽縣電信公司工作人員劉佳林介紹,首先,在智慧平臺可以看到示范園的空氣狀況、光照度、二氧化碳濃度、空氣溫度及土壤濕度、溫度、磷含量、鉀含量等數據信息,村民根據這些數據可以精準種植葡萄;其次,平臺會定時在每個時間段收集害蟲的數量、品種,然后截圖交由專家分析,根據分析結果選用不同殺蟲方法及肥料;最后,消費者可以通過平臺中的二維碼,獲取葡萄的品種、種植、采摘時期、灌溉、施肥等具體情況。
“不僅如此,我們平臺還充分利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合陽葡萄試驗示范站、果業中心等技術資源,將園區的‘V’架型改為飛鳥架,改竹片式避雨棚為鋼架式連體避雨棚。全面應用疏花疏果控產、化肥農藥雙減、果園生草、有機肥增施、水肥一體化、輕簡化修剪、病蟲害綠色防控等生態高效栽培技術。”星光葡萄示范園負責人雷全中補充說。
“如今,我們示范園的優果率能達到95%以上,收購單價每斤增加2元,畝均增收6000元。預計今年畝均產量達5000斤,畝均產值達3萬元以上。”雷全中激動地說道。
星光葡萄示范園效益的增加解決了當地村民就業和收入增加的難題。
園區采用“工資+提成”的分紅模式,將葡萄園返包給工人,每月發給工人工資2000元,果園物化投資由園區與合作人承擔,銷售結束后,以每斤0.6元的價格再付給工人分紅提成。
“我們把園區分成10個區域,每個區域都有相應的負責人,哪個區域的商品率高,我們就會給相應的提成,去年2區最好,5個人不算工資,每個人分到1.3萬元,今年大家的干勁也十足得很。”雷全中介紹道。
據悉,現在參與園區常年務工的有20人,人均年增收3萬余元,臨時務工200余人,人均年增收1萬余元,更重要的是園區幫助村民從過去的“會”種植,轉變為現在的“慧”種植,真正實現了個體收益和社會效益互利共贏,為縣域產業興旺、農民增收、鄉村振興作出了貢獻。
記者在采訪中還了解到,截至目前,合陽縣果業面積51萬畝,其中蘋果25萬畝,葡萄16萬畝,時令水果10萬畝。初步形成西北部蘋果,東南部葡萄和縣城近郊時令水果的產業布局。下一步,合陽縣將錨定品種換優管理提升工程、高質高效示范提升工程、設施果園建設提升工程、技術指導服務提升工程、區域品牌打造提升工程,精準發力,創出亮點特色,提升首位產業“合陽紅提”品牌價值,開啟合陽果業發展“加速度”。